企业文化
● 每月之星
● 月报快递
● 员工生活
● 星级评比
● 合理化建议
● 安全伴我行
● 人在旅途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 广州交通与城市发展调查(路政袁健)2007-3-22 2007-03-22
 

*员工交流论坛*

广州交通与城市发展调查
  •  路政 袁健
 
       调查:38%广州市民出行靠步行
       历时两年有余才完成的《2005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昨日首度公开。与20年前相比,当年最热门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已明显淡出市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公交车、私家车以及摩托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目前仍有38%左右的市民靠步行出行。
 
    机动出行比例占53.14%
    出行方式中,机动出行比例占53.14%。出行时间呈“双峰”形状分布,早高峰发生在7时?8时,约占16%,晚高峰发生在17时?18时,约占12%。出行压力最大的是内环范围以内,约为市区平均的32倍。平均出行耗时为27.4分钟;平均出行距离为5.0公里。
 
    自行车已非主要代步工具
    虽然上班是最主要的出行目的(占18%),但与生活购物(17.4%)相比已不占优势,这种变化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20年前相比,如今已经涌现出地铁、私家车以及物业巴士等当时没有的交通方式。当年居民最主要的代步工具(占各出行方式34.02%)的自行车,已经明显淡出视野,在原八区使用率仅占8.17%。取而代之的是摩托、私家车等个体机动交通工具。
    调查结果显示,如今机动化出行已成为主方式,达到54%。其中,公交出行量超过了60%。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相隔20年,步行的方式依然在居民出行中占绝对优势,高达37.62%。
 
    住宅郊区化初现端倪
    调查报告表示,城市布局拉开,住宅郊区化的现象已初现端倪。但由于时空距离,东、南、北方向的组团与中心区的联系明显偏弱,考虑城市“南拓”、“东进”的意图,亟待兴建快速交通基础设施以缩短与东、南方向的时空距离。
 
    塞车频繁,但市民买车热情不减
    “广州塞车频繁,交通有恶化趋势;公交规划有待改善而票价也应该更为合理。”在调查中,市民反映的交通热点问题中,塞车和公交服务依然首当其冲,但市民买车的热情依然不减,7.21%受访者计划5年内买车。
    
    其它调查结果如下:
    87.7%市民从家到公交站步行10分钟内
    55.1%市民坐公交上班耗时30分钟内
    坐公交上班超过45分钟仅有一成市民接受
    禁摩后逾半数摩托车车主改搭公交车                     
    近七成私家车车主反对道路拥挤收费
   
    新城建设
    到2010年,新城建设初具规模:
    中部: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琶洲地区
    南部:大学城小谷围岛及南岸地区、广州新城、南沙中心区
    北部:从化温泉地区
    东部:沿黄埔-增城-东莞发展带
    西部:金沙洲居住新城、钟村-大石新城
 
    生态建设
    构建合理的“蓝脉绿网”生态格局,继续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城郊林业生态、构建城区生态廊道、推进城区园林绿化。
    面向2020年,广州发展的主攻点在哪里?城市定位会有变化吗?哪些地区将成发展新重点?旧城区还会改造发展吗?空间发展战略转移究竟如何优化又怎样提升?今天将向国内外专家提交的《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对广州的未来进行了一番思考。
    广州市规划局局长表示,为了使总体规划得到全体市民的监督和拥护,规划部门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网上征询市民意见,至8月底已收集市民意见100多条。“新总规还请市民共谋方略,我们会一直收集市民意见,组织专家与市民对话、公示意见是否采纳,直到新总规敲定前的最后一天。”
 
城市发展目标
    健康安全 人人享有
    2010-2020年,报告提出城市规划目标为:建设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广州??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文化昌盛、风貌独特。
    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万美元,领先全国进入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行列。
    到202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2020年,单位GDP能耗将在2010年0.62吨标煤/万元的基础上,明显下降。
 
    城市性质
    国际城市、生态城市、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
    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将广州城市性质定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之一,我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报告提出,2010-2020年,广州的城市性质进一步定位为:国际城市、中国南方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生态城市。
 
    空间发展战略
    “优化”与“提升”
    “优化”战略:
    保护名城、功能升级??优化城市职能
    重点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有序利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展现“岭南古郡”风貌。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金融区、会展商务区、商业服务区、文教体育区。针对市民生活中需求的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完善和提升市、区、社区各级配套服务设施网络及功能。
 
    充实新城、完善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到2010年,新城建设初具规模:
    中部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琶洲地区初步完成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功能的疏解和城市新中心区功能的建立;
    南部大学城小谷围岛及南岸地区、广州新城、南沙中心区等主要节点规模逐渐扩大;
    北部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从化温泉地区发展迅速;
    东部以萝岗区为依托,沿黄埔-增城-东莞方向拓展的发展带形成;
    西部与广州周边城市联动协调,金沙洲居住新城、钟村-大石新城建设基本完成。
    到2020年,重点将由新城拓展转向新区配套建设的完善。
 
    更新旧城、建设社区??优化城市生活空间
    重点是改造旧城、构建和谐社区。在旧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之配套的是要改善旧城环境、优化交通、升级市政、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把改造与保护老城区历史文化风貌结合起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在2010年前完成危破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加强新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居委会、活动中心、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并通过金沙洲新社区建设的试点,探索新的社区管理模式。
 
    “提升”战略:
   协调区域、统筹城乡??提升城市地位和影响力
    协调区域将落实《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规划》,与周边城市尤其是与佛山、东莞等城市协调,加强协调区域内城镇产业发展、职能分工、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绿地系统等问题。加强珠三角机场、港口的联系与协作,与广西、湖南、江西等泛珠地区跨省道路的连接,以及珠三角内部城际轨道、公路的建设管理协作,实现粤港澳交通一体化。
    统筹城乡将促进以都会区为中心,各级城镇辐射范围合理、空间分布均衡的市域城乡布局结构。
 
    畅顺交通、完善市政??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继续完善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以公路为基础的现代化对外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强化广州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物流、客流中心的地位;完善“双快体系”(快速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交通)、 “双化体系”(公共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一体化)的交通发展战略,优化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支线、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
 
    维育生态、治理污染??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构建合理的“蓝脉绿网”生态格局,实现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广州城市发展的生态安全。
    继续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城郊林业生态、构建城区生态廊道、推进城区园林绿化。治理水环境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污染。重点维护生态控制区、白云山-帽峰山等生态绿核,东江狮子洋水道及沿岸等主廊道。
    2000年,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战略;
    2010年,“一主三副”的网络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空间拓展目标基本实现;
    2010-2020年,空间发展战略将实现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广州总体规划请名家“号脉”??健康安全人人享有
    “2020年,建设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广州!”
    从“发展”迈入“发达”的关键时期,广州将酝酿战略转移:2010年广州新城拓展基本完成,城市空间发展将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空间品质的“优化与提升”转变。
    最近,广州关于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年)修编的申请已获得建设部批准。在国内规模最大的规划盛会上,广州抛出《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并请名家“号脉”。
 
    市长发出“请将令”
    21日上午,在2006城市规划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50周年庆典上,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向在场的1600多国内外专家、嘉宾发出“请将令”:“只有一流的规划才有一流的城市,我们殷切期望国内外一流专家,对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不吝赐教!”
    其实,从2000年起,广州便已开国内城市规划借“他山之石”的先河:在邀请国内5家规划设计单位对“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提交方案后,又遍邀吴良镛、周干峙等13位全国知名专家,亲临羊城“号脉”。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八字方针指引下,短短5年中,广州每年以平均200亿元左右的大手笔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广州不断拉开了城市布局,加快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基本形成了由都会区、片区中心区、外围卫星城(中心镇)及村镇居民共同构成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空间城市结构,一个现代化的大广州终于已如彩蝶展翅翩飞。
    “十五”期间,是广州规划历史投入最多的时期,随着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建运转,“一主三副”的网络城市格局基本形成。而新总规将覆盖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时间,这10年,也恰巧是广州争取迈入“家家出行有车、人人月薪过万”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时期。
 
    向品质战略转移
    新总规研究报告为何不再提“八字方针”?
    “建设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广州,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新目标!”广州市规划局局长潘安告诉记者,“在城市空间实现‘突围’之后,2010-2020年,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广州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对新区、旧区的每一块土地精雕细琢,令城市框架更细化。”
      新方针为未来广州的发展指明方向:“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文化昌盛、风貌独特。”而开始修编的新总规,就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部署。
 
 
 
  公司简介 | 协同办公系统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2006 广州华南路桥实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ea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