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 每月之星
● 月报快递
● 员工生活
● 星级评比
● 合理化建议
● 安全伴我行
● 人在旅途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简介[2007-2-26]/摘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简介

    2003年11月14日,酝酿了10年之久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动工。有关大桥投资的谜底彻底被解开:大桥项目资本金为38.5亿元,由宁波和嘉兴以9:1的比例出资。宁波方投资中,45%为国有的宁波交通投资公司,其余被17家民营企业组成的“民资军团”瓜分。
  杭州湾跨海大桥,这座中国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桥梁,民间资本不但进来了,而且占到一半以上的比重。
  2002年,杭州宋城集团受让了雅戈尔集团所持有的17.3%的股份,进入杭州湾跨海大桥,并且以17.3%的股份,成为大桥最大的民资股东。
  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大桥建成后的2009年,车流量将达5.2万辆,到2027年将达9.6万辆,按“工可”报告测算,30年内将有300亿元以上的收入,年回报率高达12.5%。
  2001年9月,大桥注册资金开始分期到位,此时距大桥正式开工还有2年多时间。
  中钢集团的介入,为杭州湾跨海大桥融资危机画上了句号,也让大桥“民资控股”的背景成为历史。经过调整,在大桥资本金中,国有资本占到了70.62%,一度占据绝对优势的民间资本,则下降到了29.38%。
  出乎意料的是,中钢的进入引发了一波更大的民资投资热。先是宁波一家民营企业找到大桥指挥部,愿拿出3亿元资金入股,但问遍各家股东,没有一家愿意出让股权;广东一家大企业也找到市领导,表示大桥有多少空缺的股份,他们愿意全部接盘……
  2004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企业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和备案制,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去年初,《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这个被称作《非公经济36条》的文件,预示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春天真正到来。
  建造杭州湾大桥需要上百亿元巨资。钱从何来,成为一大难题。像这样国家级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过去都是由政府解决建设资金。但是杭州湾大桥冲破体制障碍,闯出了一条新路,采用市场化融资的模式,不花财政一分钱,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开启了民间资本进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先河。
    宁波民间资本比较充裕,许多民营企业有开拓投资新领域,特别是进入国家垄断性领域的强烈愿望,他们认准国家对民营资本实行“非禁即入”政策的方向。大桥上马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得到广泛响应,这就使得大桥市场化融资的实现有了现实可能。

  市场化融资的创新意义至少有两个:其一是把造桥看成是经济行为,而不是公益性项目。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建设资金,并通过大桥建成后收取通车费自求平衡,由此改变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减轻财政负担,能使政府腾出更多的资金,投到必须由政府投入的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其二是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盘活社会资本,为民间资本找到了出路。此外,由投资方组成大桥建设公司,还可形成股东的有效约束,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从杭州湾大桥市场化融资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启示是,冲破体制障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仅是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所必不可少的。(摘自“中路网”)

 
  公司简介 | 协同办公系统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2006 广州华南路桥实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eaver